華廣網(wǎng)今日刊載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資深臺灣問題專家楊立憲的文章探討兩岸文化認同。文章指出,兩岸問題表面上看是政治問題,但從某種角度看也是文化問題。與打造兩岸經濟利益共同體相比,建構共同的文化認同的任務更為復雜艱巨。文化認同與文化融合是實現(xiàn)兩岸融合、整合的“密鑰”及關鍵,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全文內容如下:
不久前,第二屆“中華文化發(fā)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在福州舉行。會議以“促進融合?增進認同”為主題,在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進入深水區(qū)之際,這一活動顯然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希望越辦越好。
兩岸問題表面上看是政治問題,但從某種角度看也是文化問題。美國有些學者認為,文化的實質是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不同質的文化可根據(jù)價值觀念的不同進行區(qū)別”,筆者對此深為認同。人的政治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價值觀念的支配。兩岸同胞同屬于中華民族,臺灣約98%的人口是從祖國大陸遷徙過去的移民及其后代,兩岸同胞同受以儒釋道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因此,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給養(yǎng),也是聯(lián)結兩岸同胞思想情感和認同的精神紐帶。但毋庸諱言,近現(xiàn)代以來,由于國家貧弱,列強入侵,臺灣受到日本殖民統(tǒng)治,國共內戰(zhàn)導致兩岸隔海對立分治,國際冷戰(zhàn)致使兩岸分屬不同陣營,等等,兩岸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逐漸形成生活方式、意識形態(tài)和利害取向有很大不同的共同體,中華文化發(fā)展出現(xiàn)了嚴重分岔,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天然紐帶作用受到削弱。
臺灣各種傳媒機構不斷公布的有關民調數(shù)據(jù),似在不同程度上突顯著兩岸諸多的認知不同。譬如:我們認為臺灣屬于中國,臺灣人是中國人,兩岸關系屬于一國框架下的特殊關系,臺灣發(fā)展離不開祖國大陸,臺灣及兩岸關系的前途應由兩岸的中國人共同決定,兩岸應通過政治談判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雙贏,和平統(tǒng)一是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等等。但臺灣約有半數(shù)左右的民眾卻強調自己是臺灣人,兩岸不是同一個國家,臺灣前途應由臺灣人自己決定,兩岸政治談判會使臺灣落入大陸設下的“統(tǒng)戰(zhàn)陷阱”,兩岸關系應維持“不統(tǒng)不獨”的局面,等等。顯而易見,這種有嚴重落差的認知,直接影響著兩岸政治互信的建立與鞏固,制約著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鞏固深化,給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帶來某種不確定性及消極影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兩岸關系最大的聯(lián)結是文化,而影響兩岸同胞走近的最大阻力也是文化。
臺灣大學教授張亞中認為,如果“兩岸和平框架”是未來兩岸的骨干,那么“兩岸認同”就是兩岸的血肉,唯有認同強化鞏固,兩岸和平框架才能穩(wěn)固。如果同一個國家或同一個民族間的“認同”已經斷裂,或者已經消失,那么,國家將不再是個“命運共同體”,民族也不再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它們將只是一盤沒有共同目標的散沙而已。這個看法道出了在兩岸之間建立共同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正如兩岸四地第二屆文化沙龍所昭示的:文化的融合是根本的融合,文化的認同是終極的認同,只有促進文化融合,重建共同的文化認同,才能確保兩岸關系朝著良性循環(huán)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振興中華、統(tǒng)一祖國的中國夢。
如何促進文化融合與重建共同認同呢?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及主要代表,祖國大陸理應承擔起主要責任,首先應把大陸自身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的軟實力建設好,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魅力、吸引力與說服力,提升其國際地位與影響。其次,應本著“兩岸一家親”的態(tài)度來面對兩岸間業(yè)已形成的文化隔閡,以最大的同胞愛、同理心、包容心和耐心來處理相關問題,團結臺灣同胞一道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在奮斗過程中逐漸彌合歷史創(chuàng)傷,修補心理與情感的裂痕,縮小發(fā)展差距和認知差距,重建共同的利益認同和文化認同。
顯然,與打造兩岸經濟利益共同體相比,建構共同的文化認同的任務更為復雜艱巨。因為,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了相對的獨立性,會對人們的社會存在與實踐產生極大的反作用力,要改變這種既定的觀念,必須付出比形成它更大的力道與后勁。第二屆兩岸四地文化沙龍,圍繞文化多元與一體、文化差異與互補、文化共生與互利、文化融合與發(fā)展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希望為兩岸四地“認知文化多元、消彌文化隔閡、凝聚文化共識及增進文化認同”探尋實踐路徑,可以說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但知易行難。看到問題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很重要,如何實踐落實更重要。筆者兩年前曾撰文提出,對待兩岸文化認同差異,應以民為本,從大處著眼,換位思考,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循序漸進,不要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強加于人,要相向而行,不要背道而馳,等等,如今回頭看看,仍覺得有其道理及可行性。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中國人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結合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tǒng)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這樣的統(tǒng)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絕對要求。”這個看法正好可以佐證,文化認同與文化融合是實現(xiàn)兩岸融合、整合的“密鑰”及關鍵,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對此,我們應認識清楚,堅定信心,不懈努力。(本文作者為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資深臺灣問題專家)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