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溝村隨處可見的卡通人物雕塑增加了角落美學。
東南網12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劉深魁 文/圖)
“樹木銀行”怎樣生財
走進臺南的金華社區,人們會被這里生機盎然的植物所吸引,橡皮樹、火焰木交相輝映,茶花、玉蘭花爭相吐芳。
“我們小區不僅樹多花多,補植起來也方便,誰家的樹枯了花謝了,想要補植,隨時可以找里長申領。一年四季種新樹、栽新花,這可多虧了‘樹木銀行’!”居民曾昭燕說。
金華里里長柯崑城介紹,2002年,金華社區為了增加綠地面積,改善居住環境,自籌經費177萬元(新臺幣,下同)將一處空地開辟為“樹木銀行”,由小區居民從各地搜集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集中在“銀行”里種植、照護。等這些花草樹木長成氣候,一部分留下來供社區公園美化,一部分裝扮社區各角落,剩下的賣給其他社區,回籠的資金則用于購置新苗。
“經過14年培育,金華社區‘樹木銀行’已經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態公園,花卉苗木多達上百種、10余萬株,除了承擔樹苗培育場的功能,還是一處上好的天然氧吧和休閑場所。”柯崑城說,“樹木銀行”分為育種區、喬木區、花草區,不僅供民眾休憩,還是中小學生環保科普教育基地。為了避免花木遭破壞,里民還建立了認養制度,民眾還自發組成環保志工隊,負責巡視和保護。
金華社區還有一條遠近聞名的“金華·春天——漫舞花弄巷”,結合居民的藝術創作和“樹木銀行”的苗木支持,這條原本破敗的小巷被打造成了生態藝術廊道,成為觀光景點。步入這條花團錦簇的巷道,只見三步一花壇,五步一綠
景,非常愜意。這些植被也來自“樹木銀行”。
“儲植小樹苗,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栽種時小,移植時大,碰到綠美化工程需要,還可以免費移植,就好像生了利息一樣,實現了增值。”金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宏儒說,“樹木銀行”運用“資源轉換再生”的概念,不僅可以達到儲“植”減碳、綠色循環的目標,也減少了新建景觀的成本。
目前,金華社區“樹木銀行”成功運作的經驗正在島內其他社區推廣。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