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類叢書發表會”、“學術研討”……此類活動的基調往往比較嚴肅,但福建師范大學24日在臺北市立大學舉辦的“兩岸中國文學研究座談會”卻輕松活潑,現場不時響起歡快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開幕式,嘉賓致辭,一切從簡。作者對新書的現場導讀,成為活動的重頭戲。尤其是三位福建師范大學老教授——孫紹振、齊裕焜、姚春樹的發言更是引發全場關注。
孫紹振首先登場,導讀他的《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
一頂鴨舌帽、一副黑框眼鏡、一張時常堆笑的臉,孫紹振教授一看就是個幽默的人。主持人給每位作者限定七八分鐘時間導讀,時間一到就必須停止發言。可是,孫紹振上臺后并沒有立馬入題,而是從容地用了約3分鐘時間玩幽默,算是暖場。
講臺很短,臺上只有三個座位,一開始也只坐了三個人:臺北大學文學院院長葉鍵得、福建師范大學副校長汪文頂、萬卷樓圖書公司董事長陳滿銘。孫紹振上臺發言,汪文頂起身讓座。孫紹振笑嘻嘻地打趣說:“雖然我是個普通老師,他貴(指汪文頂)為副校長,但現在坐他的位置,我并沒有篡位的意思哦。”一語引得聽者哄堂大笑。
在歡快的氣氛中,齊裕焜教授上臺導讀他的《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他以解析中國“人情小說”的演變為重點,展開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他說,婚姻戀愛類的小說演變,首先是從以《金瓶梅》為代表的“家庭小說”開始,這類小說沒有寫戀愛過程,只寫夫妻、妻妾關系,作者多是北方人,寫的也多是山東、河南一帶的北方風光,風格比較粗獷,內容也多是暴露社會的黑暗面;而后有“才子佳人小說”,寫戀愛而不寫婚姻家庭,“往往到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夜就結束了”,作者多是南方人,他們歌頌理想,希望“才子佳人”能夠婚姻美滿。“而以上兩種結合起來,就產生了《紅樓夢》,既寫戀愛也寫家庭,既暴露黑暗也歌頌理想,既有南方風光、也有北方景致,既有比較暴露潑辣的一面、又有非常典雅秀麗的一面。”這一番精彩分析,讓全場都安靜了下來,靜靜聆聽。
姚春樹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雜文。當他上臺導讀《中國近現代雜文史》時,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在研究雜文的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提問——‘中國雜文是不是自魯迅之后才有的?’、‘外國有沒有雜文?’。”在他看來,雜文“古已有之,外已有之”,并引經據典地說明他是如何考證雜文的產生,如何定義雜文的概念等等,引得聽眾嘖嘖稱贊。
這場座談會讓許多臺灣嘉賓聽得很high。他們表示,參加這樣的學術研討會受益匪淺,它不僅拉近了兩岸學者的距離,也增進了彼此的學術造詣,真是多多益善。(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吳生林)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