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讓利’轉向‘互利’,可能使兩岸經貿逐漸轉為‘競爭關系’。要取得‘共利’的基點,兩岸必須有更多耐心、智慧及真誠互諒的溝通。”
大陸方面海關總署最新統計顯示,2012年兩岸貿易額為1689億美元,同比增長5.6%,低于2011年10.1%的增速。南臺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曾雅真就此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去年兩岸經貿增長放緩,既有國際經濟不景氣沖擊的原因,也受兩岸內部政策調整的影響。由“讓利”轉向“互利”的兩岸經貿交流,機遇與挑戰并存。
曾雅真認為,2013年兩岸經貿合作還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二是區域FTA(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沖擊ECFA的實效;三是兩岸內部政策可能調整。
“大陸目前正積極尋求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兩岸后續各項談判將在不斷變動的主客觀環境下進行,彼此互動的不協調因素可能增加。”曾雅真認為,“兩岸合作已進入深水區,兩岸的政策環境可能持續處于變動的狀態。要在變動中取得‘共利’的基點,必須有更多的耐心、智慧及真誠互諒的溝通。”
盡管面臨挑戰,但曾雅真認為,兩岸經貿發展的機遇同樣存在。“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及城鎮化建設對臺灣而言是一個機遇。“讓臺灣更多地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建設,則兩岸經貿前景可期。”
“通過ECFA降稅協議,擴大對兩岸進出口‘主力貨品’的覆蓋程度,將是兩岸經貿的又一個增長點。”曾雅真說,“覆蓋率愈高,則有助于減緩國際經濟因素對兩岸經貿的沖擊,讓大陸城鎮化改革的‘正能量’進一步釋放,可能再造雙贏的布局。”
統計顯示,2012年大陸自臺灣進口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項下售匯商品的貨值為84.3億美元,增長1.05倍,關稅優惠39.7億美元,增長3.3倍。當年臺灣出口大陸的10項“主力貨品”中,僅礦物燃料受ECFA覆蓋率的影響,其余9項則主要受國際經濟形勢的沖擊。曾雅真說,“這表明ECFA的‘正能量’還未充分釋放出來,兩岸有必要加速ECFA后續談判的進程,增加ECFA降稅對兩岸進出口主力貨品的覆蓋率。”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此前受國際經濟衰減的影響,臺商開始往大陸內需市場轉,但轉型時面臨銷售渠道問題,要搶占內需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
唐永紅認為,目前國際經濟環境有好轉的跡象,兩岸ECFA早收計劃清單也還在繼續執行,如果ECFA后續談判再上一個臺階,則兩岸經貿還會穩步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近日也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及兩岸經濟逐步好轉,兩岸貿易、投資會有較好表現,現需要關注的是貿易方式與投資結構是否有進一步的轉變。另外,如果兩岸盡快簽署服務貿易協議與貨物貿易協議,會為兩岸貿易增加新的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