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10月份伴隨著寶鋼股份、申能股份等等上市公司回購計劃的展開,產業資本也興起了一股增持潮。以三季報披露日期作為時間結點考量,根據萬德的數據統計顯示,三季報披露之后一共有33家上市公司享有了產業資本增持,合計買入了6925萬股,但是相對于減持額度來看增持的力度仍然是微小的,同期的產業資本減持市值接近28億元。證券日報的副總編董少鵬做客節目,對這一系列數據進行解讀。
董少鵬:三季報之后產業資本增持市值是4.26億元,而且同期60家上市公司減持市值達27.5億元,我認為不能單純地看數字的背景,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市場,應該是有減持有增持的,但是目前看來,減持的幅度如果單看三季報披露之后的數據是有較大的差異,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看,畢竟產業資本還在繼續增持,增持的原因一個是看好相應的產業板塊,目前這個增持的板塊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農林牧漁、公用事業、電子板塊等等。另外一方面,有大股東維護公司股價的明確考慮,比如用友軟件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的幅度達到96.48%,股價跌的也比較多,因此它的大股東采取增持的措施為了維護股價。7月1號至10月以來大股東增持還是非常明顯,到10月中旬的時候增持了82億元。另外,增持回購的計劃根據披露的情況可能動用的資金要達到380億元,所以后續的效果我們也可以給予期待。
現在大家對市場信心應該還是波動之中,但是我想通過產業資本包括國有的大股東增持應該說對提振市場信心有很大的幫助。最近樓繼偉就表示工、農、中、建四大行的股票目前沒有反映其實際的經營業績,并且表示未來還要繼續增持。隨著宏觀經濟數據的回暖,加上特別是國有大股東的增持應該對于穩定市場信心,激活市場的活力會逐步地發酵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