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我們將堅持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推進民生優先的社會建設。 ——胡錦濤
我們經常聽到的GDP這個詞,它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代名詞,這個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國力與財富的公認最佳指標。
那么我們國家的GDP發展情況如何呢?
2011年,我們國家創造了47.2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而在十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它的三分之一。這個變化究竟意味著什么?如果我們把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比喻為賽跑的話,在眾多參賽選手中,我們超過了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從第六名,一躍升到了第二名。
名次的快速提升,靠的是速度。在這十年里,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速為3.9%,而中國經濟的增長10年中有6年超過10%,即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9年,我們依然跑出了9.2%的驚人速度。
能力大了,責任也就重了,隨著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的增加,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20%。在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甚至面臨衰退時,中國已經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大事記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
2004年,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國九條”頒布,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05年,為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增強中國經濟活力,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壟斷行業的大門打開。
2005年,經過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宣布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
2006年,徹底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延續了近2600年的“皇糧國稅”終于廢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央及時推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陸續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形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
2010年,隨著中國農業銀行成功實現上市,從2003年底推進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GDP達到40萬億人民幣,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中國GDP增速
創造人類經濟史紀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了年均9.9%的增長速度。最近10年,更是年均增長10.7%。“如此高的速度、這么長的時間在一個13億人口大國取得這樣的發展成果,這是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跡。”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說,這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濟創下了一系列的發展奇跡: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超過3.3萬億美元,年財政收入跨過10萬億元大關,出口額世界第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二。
2002年,中國經濟總量世界排序第六位,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進程中,中國更加注重發展的均衡性。改善民生,讓更多的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一直是中國政府努力的方向。
“這些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措施,比如取消農業稅,給貧困家庭發放上學補貼,不斷提高貧困線標準,使中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等。”國務院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民生重于增長,質量重于速度。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中國正在告別過去猛踩油門式的高速增長,從速度邁向均衡,從數量邁向質量,從城鄉二元結構邁向城鄉統籌發展。 (本報記者 王曦煜據新華社 央視綜合報道本版制圖/梁津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