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
據新華社電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報告指出,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10.7%,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經濟總量連跨臺階
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題為《新世紀實現新跨越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報告,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十年,經濟總量實現歷史跨越。
報告說,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10.7%的平均增速,不僅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其中有6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
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臺階。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人均GDP快速增加
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GDP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508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1%。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GDP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內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04.1%
報告指出,十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競爭力明顯增強。需求結構明顯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2011年的104.1%;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個百分點,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2011年中部、西部地區GDP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0.1%、19.2%,分別比2002年提高1.3、2.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