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7日電 (財經頻道 種卿)距離今年的中秋、國慶“黃金周”還有兩日,無論是旅游出行市場還是關乎民生的農產品市場,都呈現出了強烈的“節日氣氛”。而曾有“逢節必漲”魔咒護體的高端白酒市場卻在今年遭遇寒流,有酒類批發商透露,預計今年中秋白酒銷量同比下降最高兩成。
電商、紅酒都來攪局
每逢中秋、國慶等中國傳統佳節,由于需求旺盛,高端白酒價格漲勢自然兇猛且早早便有所動作,因此有了“逢節必漲”的市場特征。但從今年白酒市場的形勢來看,白酒零售商受困于多重因素,并沒有出現集體漲價,且部分地區還打起了“促銷”牌。
本月初,貴州茅臺發布公告宣布從9月1日起部分茅臺酒的出廠價上調20%—30%。然而,茅臺的漲價似乎并沒有燃起終端市場“火爆”的銷售行情。對此,五糧液、洋河股份、沱牌舍得、瀘州老窖等國內知名白酒企業昨日均表示,目前尚無提價計劃。
據《南方日報》26日報道稱,在走訪的廣州多家商超中,通常逢年過節暢銷的幾大白酒品牌,如茅臺酒、五糧液和劍南春等白酒的價格都沒有出現上漲,而且貨源充足。不僅僅是廣州,在全國其他城市的高端白酒價格也未出現大幅漲價的趨勢。在成都某超市的煙酒專柜,其售賣的茅臺酒價格也暫未現調整,53度飛天茅臺依然維持在1699元/瓶。
高端白酒消費量的“止步不前”,強烈制約了價格的上漲,上漲態勢明顯“后勁不足”。 和白酒尤其是高端產品專柜略顯“冷清”相比,價格顯得平易近人的葡萄酒和洋酒攤位人氣高出許多,以拉菲為代表的高端紅酒市場,價格相對平穩,其親民價格以及日益被國民接受紅酒文化,成為其擴大節日酒類市場占有率的重要砝碼。
“葡萄酒在節前基本不會漲價,今年葡萄酒銷量和去年比還是能持平。”在廣州從事進口葡萄酒業務的佳宸酒業董事總經理潘家佳在26日對《廣州日報》表示,銷量最好的還是中低價位的酒,如零售價在100元左右的品種就很好賣。
除了葡萄酒對節日白酒銷售的沖擊外,白酒的網上銷售愈發被接受,其實惠的價格也給線下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據悉,包括京東商城、購酒網、酒美網在內的幾乎所有電商提供的茅臺價格,均定格在1600元以內,并沒有跟風而漲。
受線上市場的影響,不少線下商店也并未夸張加價,今年的節日酒水市場意外價格趨穩。《文匯報》26日報道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至今,酒類電子商務市場擁有獨立域名和平臺的網站有100多家,已成為白酒零售不可忽視的力量。
嚴控“三公消費”影響需求
眾所周知,無論是白酒還是其他消費品,價格整體上漲的基礎依然是需求的增長。因此,從整體來看,茅臺等高端白酒產品并不具備調價基礎。
對此,《新京報》5日報道就曾指出,在國家限制三公消費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國內整個高端酒消費市場并不樂觀,茅臺終端零售價今年來都在走低,茅臺這次調價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穩住終端零售價不再下滑。
“相比去年同期, 今年高端白酒消費明顯下滑, 主要還是受到國家三公消費政策限制影響。” 一位酒業連鎖經銷商也在近日對《羊城晚報》如是表示,由于今年情況特殊,節前也屬于敏感時間, 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的消費有停滯的趨勢, 而價位在100元—400元的中檔白酒及紅酒銷量開始增長。
與此同時,高端白酒價格雙節未漲還有一個原因是渠道囤貨造成了供需的變化。由于去年高端白酒瘋漲得厲害, 以茅臺為首的白酒全線漲價帶動了經銷商在節前的囤貨意識,大量貨積壓在傳統的經銷渠道, 在市場不景氣狀況下要像往年那樣快速消化并不現實。
內需疲軟困擾市場
其實,縱觀今年白酒市場的低迷,與中國經濟整體下行、國內需求疲軟不無關系。今年以來,我國推出了眾多“擴內需、促銷費”新政,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內需疲軟也成為進出口貿易不振的重要原因。
據《北京晨報》7日報道,在業內行家眼中,白酒行業的低迷早有征兆。國內資深白酒專家鐵犁對晨報記者表示,從去年10月份左右,茅臺的年份酒就賣不動了,而五糧液、國窖1573等高端白酒的滯漲集中表現在今年春節前后,“到了今年5月份,大眾才普遍意識到,白酒行業史無前例的降價潮洶涌襲來。”
同時,一線白酒的量價齊跌讓經銷商傻眼,在資金回籠的壓力面前,高利潤都是浮云,他們大多選擇了將價格“一降再降”。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大多數白酒經銷商仍在扛,少數扛不住的經銷商則開始“撤”,“這個行業退出的經銷商是3%至5%,但是進來的更多。”顯然,此前白酒行業的超高利潤仍足以誘惑不少人前赴后繼。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也造成了消費的疲軟,企業不景氣,社會消費力也沒有明顯的增加。因此,即使是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也沒有大幅拉動消費欲望。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使高端白酒提價的驅動力減弱。(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