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需要刺激經濟?IMF的答案,是。筆者的答案,不。
2月6日,IMF發表《中國經濟展望》的報告,表示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應將全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設為2%,而不是像原計劃的那樣設法減少赤字。如果歐洲問題比預期更為嚴重,中國應加大推行財政政策的力度。IMF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拿出一個占GDP3%左右的大規模財政方案予以應對;該方案應包括降低消費稅,對購買消費品和企業投資污染治理設備等發放新的補貼。刺激的方案不是通過銀行系統實施,而是通過財政預算進行。
目前全球不缺資金,缺的是盈利的企業與投資者的信心。美國企業手握重金,一年前,美國企業手握超過2萬億美元的現金,達到歷史最高值。一年后,在標準普爾的市值中,目前現金的比重是11.48%,僅略低于2010年的紀錄高位。標普500企業所持有的現金為9986億美元,比5年前增長63%,比10年前的3423億美元增長近兩倍。根據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的數據,美國企業現金無處可去,開始提升股息回購股票,在2011年這方面的現金增長了35%,是對投資者極為慷慨的一年,預計2012年還會更高,股息及回購金額將會超越2007年所創下的紀錄。
對于美國企業而言,目前是收縮規模、做好資產質量,而不是做大規模急于投資。此時如果中國、印度等國有較好的投資機會,資金將會源源流入新興市場,但目前的恐慌情緒顯然讓美國投資者興趣低落。
中國同樣不缺資金,80多萬億元人民幣的存款證明了資金豐沛,現在缺的是資金的高效配置渠道。存在銀行里,通過銀行配置到央企、地方平臺企業中,而這些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讓人擔憂,銀行提高風險撥備、目前有關方面準備發行垃圾債就印證了這一點。
目前情況兩難,通過激勵機制讓銀行投向保障房、偏遠地區高速公路等項目,銀行風險恐怕會居高不下,如果讓銀行走向市場,銀行恐怕會顯示出高利貸者的可怕面目。
采取刺激政策,會掩蓋制度性障礙與結構性矛盾,使中國經濟在未來面臨投資收益率低、無效投資增加的高風險。2008年底的經濟刺激使中國經濟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衰退,但帶來了房地產等基礎行業更多的問題,有的甚至成為社會問題。
如果說以往恢復中國經濟信心,需要的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目前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失去了信心靈丹的作用,投資者將因為關注基礎設施背后的高負債、尋租空間、項目回報率,而焦慮萬狀。
有信心有預期,資金可以為我所用;無信心無預期,再多的資金也將流出市場。根據央行上個月公布的金融數據,2011年12月底外儲為31811億美元,比11月底的32209億美元,減少398億美元,為自1998年以來首次季度下跌;同期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月也連跌3個月,12月較11月下降1003億元人民幣。盡管數據下降有多重原因,但現象背后的財富外流卻是事實。渣打銀行駐港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去年中國經常賬戶盈余大概在2500億美元左右,今年可能減少到1400億美元。去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從3.2萬億美元降至3.18萬億美元,今后還可能進一步下滑,中國經濟要靠內需轉型。
《金融時報》載文指出,今年1月份,澳門賭場收入同比上升35%,這是由于大量內地人為慶賀“水龍年”的到來而涌入此地賭場。游客用信用卡上的錢賭博,然后在境外接收結算后的現金(外幣),從而繞開有關攜帶出境的現金不得超過2萬元人民幣(合3100美元)的法定限制。這只不過是資金外逃的形式之一,富翁們將上一輪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財富,通過各種途徑轉移到他們所認為的安全領域。中國富人加入了外國投資者的行列,要求獲得更穩固的財產權。隨著投資者對人民幣的看法變得較為悲觀,流出中國的資金規模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就目前來說,人民幣升值前景變差有許多原因,包括貿易順差遠小于以往和出口前景不佳。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日本,債務聚集到政府手中,而企業手握重金無處可投,這是日本20年前發鈔無用的現代經典版本的重新演繹。在財富新一輪產生與轉移過程中,誰有創新、誰有效率、誰有公平,誰得到未來。最終看的是企業的創業與盈利前景。
中國需要的是更多的經濟市場化改革,而不是更多的貨幣。否則,再多的財富也會被螞蟻搬家,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而后從資產變成中國的負債。